面对时间的不断的流逝,再看看眼前的成绩,很多学生陷入沉思,家长也随即陷入沉思:为什么一直很努力,成绩不能有很大的进步?学习是一个技巧活儿,不是蛮干就能行。问题分析
1.课本背背背,从不去想这个概念为什么这样解释
2.遇到不会的题就问,不知道为什么错、不反思自己错在哪一步
3.上课听不懂就睡觉、走神,导致基础非常差
4.不知道总结是什么,遇到错题抄完就完了
5.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6.不会规划每天学习时间和任务,不知道怎么去针对性补弱
……
精准定位
不要去纠结你现在成绩有多差,也不要觉得现在模考定高考,没有努力的必要了。只要你没考满分,那你就还有提分的空间。①最少3-5张以前刷过的数学真题试卷,根据试卷上的得分和失分情况,把你的目标分数和提分空间写下来!具体到每个题!、单选题40分,你得分20分,提分目标35分,提升空间15分数列题10分,你得分6分,提分目标10分,提升空间4分概率题12分,你提分7分,提分目标12分,提升空间5分以此类推到每个具体的题目中,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数列、概率、三角函数等等)目标是满分。不要小看这些分数,一个题提高几分,数学成绩就提升几十分,考120还会难吗?光是数学就能再提几十分,其他每一科再提十几二十分,总成绩争取在进步100+左右,还是非常现实的。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做到,接触到大量得到题。但是并不是做完就完了,做完题之后一定要总结发现自己做错的点。同时做完的当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仔仔细细的回忆,不仅仅是回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还有自己做题时的状态、做什么会做错、纠结的选项等等。为什么一定要在床上思考?只有在这个时候,你可以不去依赖任何书本和参考资料,在回忆的过程中更可以加强对于题的记忆思路。只有亲自体验的时候才会发现,这种回想是一个很痛苦很痛苦的过程。因为一天下来做的题、学的知识很多,最初回想肯定是一团乱麻的感觉,甚至有可能白天记得东西晚上就想不起来了。但是,这就是进步的开始!经历过了最开始几天痛苦的回忆过程,以后在刷题的时候就会更用心,在潜意识里就会更加的注重,也会无形的提高记忆的效率。同时在睡觉前能想起来的知识,也会更加牢固。想不起来的知识点,第二天带着疑问去翻书看笔记重点去记。字写的好对于高考非常的重要,尤其是文科类的考生,每份卷子上都有大量的文字堆积,阅卷老师在高强度的阅卷情况下,如果字迹潦草会严重影响阅卷老师给给予的主观的分数。卷面的整洁与否,除了字体的好看之外还有文字的排版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比如,在答题卡上,尤其是像语文、英语、文科这种,基本都是一个大题一个框,有的答题卡有横线,有的没有。首先,要注意字不能挨着框写,四周要注意留白,大概在1个字左右即可。其次注意每个字之间的间距,尤其是大篇幅的文字题,一定要注意整体观感的整齐,也就是每行字之间的间距是否相等。经常会有同学字写的并不难看,每个字之间的间距也都有所注意,但是整篇题看下来却给人很乱的感觉。这就是没有注意行与行之间字体间距的对应,不仅仅是每个字之间的间距要注意相等,每行之间也要可以的间距对齐,这一点对于整体观感及其重要。关于背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方法,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场景切换。大家平时背书的场景往往是在教室、家里、或者宿舍这样的环境,但知识的提取和利用往往是在考场的环境下,这就会涉及到一个知识输入和提取之间场景切换的问题。比如在自习课上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记完之后,在课间的走廊里回想刚才背的东西。就像我在上文中所提到的那个在晚上回忆错题的方法一样, 也是运用了场景切换的方法。一定要去刻意克服场景切换这个问题,不然的话,试想,刚刚在教室记下的东西,扭头走廊里就想不起来了,还怎么指望在考场里那样的高压环境下能记得起来。对于复习阶段,题是一定要做的,因为只有在做题犯错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短板。但是绝对不能追求盲目做题带来的充实感,只知道做题,缺少了反哺的过程,肯定是做一个忘一个,效率反而低下。比如高考数学的数列题,直接把近5-10年的高考真题中的所有数列题单独拎出来刷几遍。刷题必定要反思:
l 这个题我为什么做错?哪一步或者什么知识点我没想到?
l 这个题考什么知识点?
l 出题人想要什么样的答案?
l 跟这个题相关知识点,我能联想到哪些?
l 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流程是什么?
l 有没有第二种解法?
重做的时候脑子里有对这个题型的解法有清晰的思路,那就说明你真的懂了。然后再去整理到错题本上,想通自己开始为什么错?题目正确的解题过程和思路是什么?想要提分就是要做那些更加贴近于高考的题目,提前让自己适应高考题的考点、考法和节奏,要从做题中总结出自己的答题的规律,在巩固基础知识点记忆的基础上从而做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