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读初一的儿子,吴松亚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要怎么“好好沟通”。孩子开始不让她进入自己的房间,有一次母子俩赌气,3天都没有说话。
这个只读到初二就被迫辍学的妈妈开始学习“如何做父母”。在她看来,现在的孩子压力大,相比于能不能考高分,自己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的心是随着孩子的心长的,做父母的承受不了孩子因为心理问题出现意外。”
整整一学期,她每周三下午都会请假提前下班,骑一个多小时电动车,到孩子所在的学校上“智慧父母学堂”。
课程是免费的。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城西中心学校和崇贤街道妇联、崇贤中学开设了“智慧父母学堂”,在学校和社区分别开课。除了听课,家长们要按老师要求做作业、线上打卡。寒假前,为这期学堂设计的小程序已有11万次的学习浏览量。
“知道的越多,越能够懂得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焦虑会缓解。”吴松亚试着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亲子关系上,和孩子做朋友。
关于家庭教育知识,76%受访家长需要“情绪管理压力调节”
“智慧父母学堂”开课前,项目负责人、临平区城西中心学校副校长周金平面向381名学生家长做了一次问卷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90.5%的受访家长最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6.8%的受访家长最关注“学习成绩”。对家庭教育知识的相关需求,76%的受访家长选择了“情绪管理压力调节”,接下来是“亲子沟通和谐关系”“学业辅导成绩问题”和“人身安全自我保护”。
来讲课的讲师有高校心理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青年律师,临平区教育局、崇贤街道和城西中心学校为他们颁发了为期3年的聘书,请他们担任临平区城西家庭教育指导专家。
周金平也是讲师团成员之一。工作之余,她考了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证书,加入区心理协会、关工委关爱团,在不同的活动中积累了经验和资源。
为课程挑选导师时,周金平设置了有些“苛刻”的条件。除了专业性,课程她一定要试听,要生动有趣、有互动,案例贴合实际,内容有实操性。
“不能老师一个人在上面讲,下面的人刷手机。”她举例,“比如‘如何和孩子提性’这个主题,你不能只给家长讲‘当孩子问他从哪里来时怎么回答’,这对初中孩子来说太过时了”。
周金平主讲课程中的“情绪管理”模块,家长们经常在课堂上请她“支招儿”。有家长提到一个令他火冒三丈的场景:孩子在房间里唱歌蹦跶了40多分钟,一问语文作业还没做完,家长想进孩子房间看看,被孩子拒绝了。家长的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很想“大吼大叫,把他骂一顿”。
“首先你就站在那里不要动,冷静3秒钟。”解决家长情绪问题,周金平给出的“药方”都是先冷静。
“原地数3秒,然后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不开门?他可能压根儿不知道你在生气。”周金平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好好讲,比如今天的作业打算做到几点,有没有规划,能不能作个约定,过一小时把作业完成。
“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大吼大叫的结果是,你看孩子生气,孩子看你也生气,他觉得爸妈就知道对我吼。”周金平补充道,如果家长没搞明白原因就责怪孩子,会让亲子关系变得很紧张。
“做父母是很难的。”周金平希望通过开设“智慧父母学堂”,帮助家长做真正能够托举孩子的人。“孩子压力太大了,需要你的帮助和托举。”
“做父母的,要看见孩子”
“智慧父母学堂”开课后,周金平的通讯录里多了一大群家长。交流后她总结,和孩子关系紧张的家长,一类在教育孩子时,经常控制不住脾气,喜欢说“你再怎样我就把你怎样”之类的话,另一类是觉得自己很懂,不厌其烦地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讲道理。
家长刘震讲述,自己曾是个“爱讲道理,控制不住脾气”的爸爸,和女儿的“战争”每天都能爆发好几场。
早晨起床,女儿通常会在床上赖一会儿,大人催得急赤白脸,孩子回应“烦死了”。
晚上放学回家,女儿总是要休息一下再去做作业,这也让刘震很恼火。他对孩子的要求是,放学回家先把作业做完再玩耍休息。他一遍遍地给女儿讲道理,从学习很重要讲到人生和梦想。到最后,时间过去了,女儿作业也没做,“搞得鸡飞狗跳的”。
从“智慧父母学堂”结业后,他尽量站在女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做作业到深夜,又要早早起床。刘震和爱人凑到女儿床边轻轻拍醒她,“你睡好了没有?没睡好的话再眯几分钟”。告诉女儿起床的“最晚时间”便退出房间。尽管孩子还是有点情绪,但能很快自己吃完早餐,也再没迟到过。
在做作业的问题上,他也接受了女儿的习惯。他对女儿说上了一天学确实很辛苦,饿的话弄点东西吃,休息一下,自己控制一下时间。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我们?太爱讲道理了,大道理一堆。”刘震总结道,“有了共同语言,沟通才是有效的。如果你讲的东西他排斥,他讲的东西你排斥,那就不会产生有效沟通”。
课堂设置了家长讲述困惑、分享经验的环节。周金平回忆,每堂课都有家长争着举手发言,一讲起来得帮他们控制时间,“不然半节课就过去了”。
一名90后家长提到,孩子玩游戏的时候,要陪他玩,要走进孩子的心,孩子才会跟我们去沟通。这点对刘震触动很大。下课后,他第一次去了解女儿喜欢玩的游戏。他感慨,或许这样才能看到女儿真正的样子,“我们以前看到的,也许只是她为了迎合大人期待所展现出来的‘表象’”。
“做父母的,要看见孩子,看见孩子的需求,看见他行为的背后,这是理解和沟通的基础。”家长王宁宁说。
家庭教育不止于爱
吴松亚说,她和爱人文化程度都不高,但他们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据周金平的调研,她所在的街道,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父母占受访者的47.5%。
离开老家到杭州打工,吴松亚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抚养。儿子上幼儿园时,她一天打3份工:早晨6点到下午两点在一家快餐店当服务员;晚上去另一家餐馆当点菜员,每小时赚30元;星期六或轮休时,她去做房地产销售电话推销,打8个小时电话赚100元。孩子上小学了,她换到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内勤,这样可以保证每天下午5点下班,周末也可以陪孩子做作业。
“我和我老公脾气都很暴躁,看到孩子玩手机游戏就会骂他,他就会偷偷地玩。”吴松亚说。
最近有一次,她发现儿子又以查学习资料为名,拿着手机打游戏。当时她觉得“血压‘呼’地一下升了上来”。但吴松亚破例没有发脾气,按课堂上学到的,深呼吸几次,情绪平复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出现了。
她和儿子讲,“玩游戏可以,我也想看看你玩的是什么游戏,你来教我,咱们一起玩。周六日作业写完了,你教我玩。”
最初一周,孩子嘲笑她学得慢。到第二周时,她已经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队友了。“要做朋友,不要以妈妈的身份去跟他沟通。”吴松亚说,她和孩子复盘这个游戏的套路,孩子自己主动说,打游戏能帮自己减压,但也会浪费时间,惹妈妈生气。
“和孩子成朋友了。”这是吴松亚两个多月来最大的收获。
结课前,周金平在学校操场上随机找了几名学生录了短视频,他们的父母都在“智慧父母课堂”学习。
学生们说出了不少家长身上发生的变化。“变得更温柔”“更尊重我的隐私了,进房间前会先敲门”“接我回家时经常问我在学校有没有遇到什么高兴的事”“期末考试没考好,会跟我慢慢讲题,鼓励我”……在回答“你觉得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可以打几分”时,大多数孩子都给出了满分。当被问到“你觉得爸爸妈妈懂你、了解你吗”,孩子们给出的分数在60分左右。
周金平觉得现在大多数家长处在一个“十分尴尬十分难”的状态。面对孩子升学压力,家长“不能让孩子拼命地学,也不能不让他学”,只能掌握沟通的语言和技巧。她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让家长理解,不是说只要爱孩子就一定会收获好的亲子关系,要去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
家庭教育他们每年都在做。以往的模式是走进社区,通过妇联或其他单位协调,请家长来听讲座。“但那样不成体系,讲一场换一个社区,效果不大。”周金平说,现在的“智慧父母学堂”有课程体系,有考核和反馈,还要评学习型家庭。
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首期“智慧父母学堂”结课后,老师把家长最后的大作业集结成册。不断有家长留言问下一期什么时候开班,会在哪个社区。他们期待着新一期的父母学堂。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