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6738950822665.png  欢迎访问山东招生教育网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400-011-3805/15053502117
高考政策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考政策
高考“情境化”命题逐年增加,考生该如何备考?
发布时间:2024-09-04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情境已成为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重要载体。情境化试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在现实生活情境或学科探索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何为情境化命题?考生又该如何备考?解答情境化命题要求学生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01
何为情境化命题?


高考评价体系中所谓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


高考情境命题设计通常有以下四种类型。


  • 基础性为主的试题


命题以问题情境为载体,是对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的考查,体现高考试题的“基础性”。


  • 综合性为主的试题


命题选择生产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合理的简化或处理来设置问题情境,从而体现出高考试题的“综合性”。


  • 应用性为主的试题


命题结论开放、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应用性”。


  • 创新性为主的试题


命题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科学技术前沿理论、工程技术领域的重大项目等进行编拟。这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对问题或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并进行论证的能力,考查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思维能力


02
考生该如何备考?


  • 拓展宽度,挖掘深度


高考试题日趋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考生应在平时多看新闻,在做试卷把常见的和生活相关的题目整理起来。


  • 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以后的高考将会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各科均会设置开放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


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埋头苦读、死记硬背的模式来学习来备战高考,且在思维上仍然是不擅长变通,显示是不太现实的,在以后的各种模拟考以及高考中将会极度不适应。


建议考生改变思维方式,做到活学活用,学会举一反三,平时多注意思考,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03
考生重点提高三种能力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解答情境化命题的基础。


情境化命题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题目变长了,整个试卷的文字量、阅读量变大了。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解题也就无从谈起。这种能力要求包括一般化的阅读能力以及情境化表述的解读能力。


一般化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理解文意及分析与概括能力。不管哪个学科,都涉及阅读理解的问题,特别是语文和英语学科,“阅读理解”原本就是非常重要且分值很高的一个题型。学生如果阅读速度太慢的话,很可能导致题目做不完,紧张之下更容易导致忙中出错甚至心理崩溃,因此平时有必要通过限时阅读等方式进行练习,提高各类文本的阅读速度。此外,快速理解文本主旨大意、体会文本表达出的态度与情感也非常重要,这可以通过类似“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段落大意”等传统练习来有针对性地提高。


阅读情境化试题,更需要具备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好的情境化命题应该尽量减少冗余信息和垃圾信息,语言表达通俗、简洁、准确,但实际中未必能做得很好,而且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还会故意设置一些干扰信息。如何迅速从数据、现象、观点、假设等表述中将关键信息、有用信息提取出来?在平常的教学和复习备考时,有意识地做好两方面的练习非常重要:一是要养成边读边“勾画圈点”的习惯,把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和关键词标记出来,这样在反复读题时能起到提示作用,节省时间;二是要加深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熟练掌握不同学科独特的学科语言,提高对涉及学科思想和学科基本概念的字眼的敏感度,这样才能增强学科语言与生活情境语言间“解码”和转换的能力,找准情境与学科知识间的关联。同时,熟练掌握学科语言也有利于准确作答。


此外,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指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段落层次构成的阅读文本形式,一般包括图片、图表、图解文字、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具有概括性强、醒目、简洁等特点,与叙事性文本相比,它能更直观、简洁、系统地呈现文本的关键信息。在很多情境化的题目中,非连续性文本与文字表述共同构成复合文本。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所需信息,是“读图时代”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比如,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和新课标Ⅱ卷中,均出现了由图和文字形成的复合文本,构成全景式试题情境,旨在考查学生读图、把握细节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解答情境化命题的核心。


思维是联结符号化、抽象化的学科知识与具象化的生活实践情境、学科探索情境的桥梁。情境化命题主要涉及演绎和归纳两种思维方式。演绎帮助人们由一般性知识过渡到特殊性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根据一般规律、原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归纳则是通过分析大量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从中发现共同点,进而得出普遍规律,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的推理思维。学科知识与具体情境间的转换,就是抽象与具体的转换、一般到个别的转换。这种转换是否流畅取决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通过情境化教学、情境化题目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不妨从方法论的层面,教给学生一些逻辑思维方面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武器,这样有助于从情境表象看到背后的学科知识与学科思想。


类比思维也非常重要。类比是将两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对比,联想是类比的基础——由新信息引起对学过知识的回忆,根据特征的相似性,由事物A想到事物B。比如2022年高考理综乙卷第22题,创设的情境是:用雷达探测某高速飞行器的位置,从某时刻(t_0)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可视为沿直线运动,雷达每隔1秒测量一次其位置,记下坐标,时间和对应坐标列在一个表格中。要求根据表格的数据判别该段时间内该飞行器的运动状态,并求出飞行器到达某坐标点时对应的速度以及本时间段内飞行器的加速度。考后抽样分析显示,这道题得分率不高。其实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都很熟悉也很基础的“打点计时器”,只是把物理实验上的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计录换成了雷达记录,把打点计时器的计数周期改成了雷达记录(每1秒),把纸带上的位移变成了现实中的空间位移,很多学生就懵了。怎样跨出物理知识本位,把视野拓展到生活、工程和社会实践中去?类比思维在这里起了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同样非常重要。当下的情境化命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别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情境化命题,其解答往往涉及多个不同观点和立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需要学生从不同角度理性分析。在此过程中,要高度警惕陷入思维定式。反套路和反模式化是中高考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过去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更要学会随机应变、活学活用。


情境是考查载体,背后指向的还是知识与素养目标。因此,在“情境→知识”的思维通道受阻、苦无头绪的情况下,不妨调转方向,先大胆猜想这道题要考查的知识点或学科观念,然后再“小心求证”,或许能建立起情境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


  • 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提高知识整合能力是解答情境化命题的关键。


如今的情境化命题,创设的情境越来越“大”——体现学科大概念或者涵盖多学科知识的情境。这与当前义务教育新课标、高中新课标倡导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契合的。


大情境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既体现在学科内不同知识模块间的综合,也体现为跨学科的综合。不管是哪个层面的综合,都对学生的知识整合与迁移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的高考、中考试题中,就有许多“学科+体育”“学科+美育”“学科+劳动”的情境化命题。2021年高考历史山东卷第16题,根据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中宋太祖与大臣们关于是否要迁都的一段对话(文言文),以及一幅北宋时的降水量分布图创设情境,要求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这是一道典型的跨学科综合情境化试题,涉及历史、语文、地理学科相关知识与素养的考查。


生物学、地理、化学之间跨学科综合的题目也比较多见。比如今年广东省高考地理卷第19题第2问,考查学生对一日内不同时段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如何影响硫酸钠可逆反应的理解,就体现了地理与化学学科的融合。今年高考语文的阅读材料更是打破学科壁垒,培育学生跨学科的意识和视野。比如,全国甲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海上命运共同体”属于国际关系学科,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偷梁换柱”属于建筑学科,语言文字运用材料“天山全景图”则属于人文地理学科;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登月”涉及天体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


跨学科的大情境显然更为复杂,这就需要通过情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跳出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学会融会贯通、转识成智,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观念,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推行STEAM学习、项目化学习,都是培养学生知识整合和迁移应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来源:中国教育报及网络转载

 
 
 上一篇:2025年高考新改革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一重要变革
 下一篇:150分可报!注册入学与普通考生有区别吗?
考生在线登记
免费领取高招会入场券
  • 姓名
  • 电话
  • 所在中学
  • 高考分数
  • 意向院校
  • 留言
672121695
258651896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