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
|
|
|
|
2025年山东省语言文字科研项目拟立项名单 |
|
序号 | 地市/学校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一、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目标路径综合研究 |
1 | 山东理工大学 |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服务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探究 | 侯春宏 |
2 | 枣庄学院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创新路径 | 张爱民 |
3 | 山东开放大学 | 乡村振兴视域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山东基层两委的推广路径研究 | 刘媛媛 |
二、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工作模式研究 |
1 | 枣庄市 | 乡村推普工作项目化研究 | 王 静 |
2 | 日照市 | 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5+”路径研究 | 匡立松 |
3 | 青岛科技大学 | 高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创新路径研究与实践-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 | 毛常明 |
4 | 潍坊学院 | 语言文字工作乡村教育振兴服务长效建设模式探究 | 韩志湘 |
5 | 潍坊理工学院 | 乡村振兴背景下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与方言文化保护的双轨并行策略研究——基于潍坊乡村地区的调查 | 李兆阳 |
6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 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旅游的实践路径研究 | 李建美 |
7 |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 流媒体时代“诗歌诵读+短视频”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 张 涛 |
三、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实践研究 |
1 | 枣庄市 |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中职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三同模式”探究 | 陈士超 |
2 | 中国海洋大学 | 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推普实践模式研究 | 王 颖 |
3 | 齐鲁师范学院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有效策略研究 | 李 爽 |
4 | 山东职业学院 | 面向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赋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与实践 | 王 伟 |
5 |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 | 于 蕾 |
6 | 东营职业学院 | “三聚焦,三融入”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实践 | 乔华瑜 |
四、语教融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研究 |
1 | 青岛科技大学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语言文字工作提升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实践路径研究-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 | 陈克正 |
2 | 山东建筑大学 | 数字化背景下高等学校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 付铭铭 |
3 | 山东体育学院 | 言语欺凌伤害感知的干预课程研究 | 张新异 |
4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人工智能视域下研究生语言素养提升机制研究 | 曾凤英 |
5 | 山东女子学院 | 以图画书为载体幼儿园搭建幼小衔接语言学习桥梁的策略研究 | 张根健 |
6 | 山东女子学院 | 意、美、智:传统语言文字学赋能青少年语言文化素养策略研究 | 闫 滨 |
7 |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 教师语言规范与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研究 | 王爱双 |
五、职业学校“职业技能+普通话”实践新路径研究 |
1 | 潍坊职业学院 | 高职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提升路径研究 | 郭 冕 |
2 | 淄博职业学院 | 匠心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语言文字工作育人模式研究 | 赵建业 |
3 |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语言文字”一四三推进策略研究 | 陈利明 |
4 |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 | 邵 茜 |
5 |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 高职院校语言文字特色品牌文化创建实践与探索——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为例 | 马 艳 |
6 | 临沂职业学院 | 地方高职院校赋能国家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创新研究 | 彭珊珊 |
7 | 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双主体”多元应用下的“职业技能+普通话”机制建设与实践 | 厉倩倩 |
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
1 | 济南市 | 盲校“节气诗词”吟诵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应用 | 孙雅玲 |
2 | 济南市 | 以“书院联盟”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区域整体实践研究 | 魏 红 |
3 | 聊城大学 | 校园中华经典诵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戴永新 |
4 | 鲁东大学 | 胶东方言中红色文化元素表征调查研究与应用 | 马 庆 |
5 | 枣庄学院 | 鲁西南曲艺特色语言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 黄庆鹏 |
6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深化中华经典诵读:高职院校语言文字应用推广创新研究 | 张 涛 |
7 | 东营职业学院 | 习近平文化思想下高校中华经典诵读创新实践体系研究 | 牟洪明 |
8 |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 文化育人视角下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创新研究——以山东胜利职业学院为例 | 孙卫娟 |
9 | 菏泽职业学院 |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模式策略研究 | 张 浩 |
七、推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实践研究 |
1 | 威海市 | 甲骨文校园文化活动设计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 刘志强 |
2 | 聊城市 | 甲骨文与小学识字教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 徐红蕾 |
八、“书香校园”建设质量提升研究 |
1 | 青岛市 | 合作背景下以阅读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 张坤霞 |
2 | 淄博市 | 全学段贯通视域下区域整体推进阅读行动的实践研究 | 王 鹏 |
3 | 烟台市 | 全阅读·多维度·个性化:中小学“书香校园”高质量建设的机制研究 | 王玮玮 |
4 | 德州市 |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小学融合分级阅读实践研究 | 王淑琴 |
5 |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 山东乡村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现状深度调研与质量提升路径探索——以日照为例 | 刘青果 |
6 |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书香校园”建设背景下乡村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和多模态培养路径研究 | 亓 霞 |
7 | 山东开放大学 | 山东省“书香社区”建设路径研究 | 崔 晶 |
九、语言文字数字赋能研究 |
1 | 曲阜师范大学 | 基于人机交互的儒家经典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 | 李相霖 |
2 | 菏泽学院 |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普通话智能教学系统的研发与实践 | 李 琰 |
3 |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网络空间语言的法律治理研究 | 范婷婷 |
十、语言文化交流研究 |
1 | 曲阜师范大学 | 东南亚大学中文教育研究与语言文化“出海”路径创新 | 朱献贞 |
2 | 聊城大学 | 中马语言文化交流与中国语言文化“出海”的实践研究 | 卢 军 |
3 | 齐鲁师范学院 | “一带一路”视域下新媒体推动中华语言文化传播的研究 | 刘 萍 |
4 | 山东职业学院 | 基于国际产能合作需求的“中文+职业技能”海外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司晓晖 |
5 | 淄博职业学院 | 中国与中亚五国实施语言文化“出海”的实践路径研究 | 李厚永 |
6 |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汉语言文化推广路径的多元化策略研究 | 王作鹏 |
7 |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模式助力“职教出海”品牌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以山东职业教育海外“班·墨学院”建设为例 | 张 晓 |
8 |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 职业院校语言文化资源优势整合赋能“职教出海”的实践与策略研究 | 周 颖 |
9 |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 “一带一路”视域下职教助力语言文化“出海”的实践研究 | 于俊杰 |
十一、语言服务社会研究 |
1 | 滨州医学院 | 听障群体公共文化体验中的语言服务研究 | 马慧莹 |
2 | 青岛工学院 | 数字赋能胶东乡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优化路径研究 | 周子鹏 |
3 | 山东协和学院 | 中医现代转型视阈下中医模糊语翻译与传播研究 | 毛会娟 |
4 | 青岛城市学院 |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高校-社区”语言文字服务互促生态模式构建研究 | 于巧林 |
5 |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 山东听障群体法律词汇手语使用现状研究 | 杨海宁 |
6 |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 生活用语中中医药知识解析 | 谭 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