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考生和家长已经开始关注高校信息,有一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同一所高校会存在不同校区,填报志愿时不少学校都会在校名后面标注,如果没有标注,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查看学校的招生章程或者招生简章,有些校区甚至不在同一城市。
随着近些年国内高等院校不断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及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致使不少高校原有的校区已无法满足办学需要,因此,拓展校园面积,采用“多校区办学”模式已成为目前国内高校建设的主流发展趋势。
这篇文章就为大家盘点一下目前国内校区数量较多的10所本科高校,大家在填报前查看自己填报的专业位于哪个校区。
一、北京联合大学·12个
学校前身是197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1985年,依托大学分校,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北京联合大学。俗话说“北京有多大,北京联合大学就有多大”,走在路上仿佛随时都能经过一处校址,很多学生到毕业时可能连其中一半的校区都没去过。
学校本部位于朝阳区北四环东路,另有11个分校区。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市级特色专业7个,市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近20个本科专业进入全国排名前20%(RCCSE)。
二、贵州大学·9个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历经120余年的建设发展,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
贵州大学拥有多个校区,具体包括:
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位于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南段2708号,是贵州大学的行政中心,共7个学院所在地,以其环境规模和体育馆著称。
贵州大学花溪南校区:位于贵阳市花溪区松涛路,包括了农林、生命科学、动物科学等农科学院,原为贵州农学院。
贵州大学花溪西校区: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甲秀南路西,包含了化工、电气、土建、矿业等工科学院,是贵州大学占地面积最大、硬件功能最完善的校区。
贵州大学太慈桥校区:位于贵阳市南明区花溪大道北段242号,只有一个艺术学院,是贵州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院。
贵州大学罗汉营校区:位于贵阳市云岩区罗汉营路14号,只有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贵州大学小关校区:位于贵阳市小关南垭路67号,只有一个科技学院。
贵州大学茶店校区: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新添大道南段289号,只有一个明德学院。
贵州大学沙冲校区: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沙冲南路32号。
贵州大学香狮路校区:位于贵阳市云岩区香狮路。
此外,贵州大学还拥有一个军事挂靠学院——人民武装学院,以及一个贵州大学职业技术职业师范学院。
三、山东大学·8个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大在济南拥有6个校区,另外在威海和青岛也各有1个校区,形成“一省三城”的校区布局,开创了中国高水平院校异地办学模式的先河。其中文史类学科扎根济南,工科聚焦青岛,外语、传播、商学、法学、理学、海洋学等学科坐落威海。
目前山东大学第九校区-龙山校区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四、浙江大学·7个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
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7430707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819.2万册。2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绝大多数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可喜进步。
五、扬州大学·7个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农业科学、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扬州大学分别有荷花池校区、瘦西湖校区、文汇路校区、江阳路北校区、江阳路南校区、扬子津校区,高邮校区仍在建设中。
六、福州大学·7个
福州大学创建于1958年,1996年入选国家211高校名单,同时还是“111计划”及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入围高校。该校现有7个校区,包括福州市内3个、厦门市2个、泉州市2个,同样是我国“一省三城”教学布局的经典案例。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1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
七、吉林大学·6个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先后合并了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等院校,形成如今的办学规模。2024年该校在籍学生人数超过7.6万,是目前全国在校生数量最多的高校。
吉大共辖6个校区,分布在长春的不同方位,且每个校区面积都不小,跨校区活动需要乘坐专线公交车,因此常被调侃为“拥有一座城市的大学”,另外吉大在珠海还建有一所研究院。19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5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1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
八、长江大学·6个
长江大学2003年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卫生职工医学院4所院校合并重组而成,是湖北省办学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入选高校,湖北省重点建设的四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的高校。该校实行荆州、武汉两地办学,在荆州市拥有5个校区,在武汉市蔡甸区拥有1个校区。
长江大学现有3个国家一流建设学科,6个国家特色专业,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1%。
九、山东财经大学·5个
山东财经大学是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组建而来,属山东省、财政部、教育部三方共建,2020年入选省级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名录。山财原来共辖5个校区,均位于济南,分别是圣井校区(主校区)、舜耕校区、燕山校区、明水校区、莱芜校区。不过现在明水校区已全部置换到圣经校区,目前用于建设空天信息大学,莱芜校区现在归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使用。
该校现有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3个学科入选省级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同时还有2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数量高居山东省属院校第一名。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工程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实力较强。
十、中山大学·5个(3校区5校园)
中山大学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后又合并了岭南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等校的部分科系,形成如今的办学规模,2006年入选“985工程”名单,现已成为我国南方一所实力强劲、声名卓著的高等学府。该校目前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办学,广州校区又可分为南、北、东3个校园,这种“3校区5校园”的发展布局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2024年中大在广州校区开设33个院系(部),在珠海校区开设20个院系,在深圳校区开设17个院系,共计有135个本科招生专业。目前中大有1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能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10个,还有72个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多校区办学可以分散使用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避免资源过度集中。而且不同校区可专注于特定学科,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高校在不同地区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生源,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能缓解主校区的人流压力,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分散住宿需求,减轻主校区的住宿压力。但是,多个校区的管理协调较为复杂,统一政策和标准难度较大,增加行政和运营成本。教师资源分散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科研设备分散可能降低使用效率。不同校区可能形成不同的校园文化,影响整体认同感。校区之间的地理距离可能减少师生互动和交流。
多个校区的布局在资源优化、地域覆盖和多样化选择方面具有优势,但也面临管理复杂、资源分散和文化差异等挑战。高校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以最大化优势并减少劣势的影响。
来源:山东考帮、学业桥、各高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