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学习需具备条件
1. 知识与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健康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开展健康服务与管理相关工作。
① 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理解人体生理病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等基本原理。
②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健康服务市场。
③ 熟练掌握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包括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
2.实践技能要求:
① 具有一定的健康服务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并指导实施。
② 掌握健康服务机构管理的基本技能,包括组织协调、资源配置、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③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健康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具备操作和管理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3.其他素养要求:
① 熟悉国家卫生健康相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在健康服务管理工作中依法依规开展业务。
② 关注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行业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健康服务与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意识。
③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员有效沟通,共同为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努力。
NO.3 专业与就业
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等社会问题,也促使健康产业迅速发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成为社会急需的稀缺资源。无论是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公司,还是保险公司、养老机构等,都需要专业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拓展业务领域。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就业方向

根据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每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4500-5000人。男女比例相对较为均衡,文理科比例为:文科占52%,理科占48%。近年来,随着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在稳步上升,目前整体就业率处于中等水平,但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从事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几大方向:
1.健康管理机构:在各类健康管理公司、体检中心等机构,从事健康管理师、健康顾问等工作。负责为客户进行健康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并跟踪服务效果,进行动态调整。
2.医疗机构:在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科等部门,协助医生进行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参与医院的质量管理和服务优化项目。还可从事医院后勤管理、医疗资源协调等工作,保障医院的高效运转。
3.养老机构:在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担任养老服务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养老服务计划,管理服务团队,协调各类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4.保险机构:在健康保险公司,从事健康保险核保、理赔、健康风险管理等工作。利用专业知识评估被保险人的健康风险,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同时在理赔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降低保险赔付率。还可以开发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创新保险产品,如疾病预防保险、健康管理服务保险等。
5.企业健康管理:大型企业往往会设立专门的健康管理部门,为员工提供健康促进服务,预防职业病,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该专业毕业生可在企业中担任企业健康管理专员,负责组织员工体检、开展健康培训、设计健康工作环境等。
NO.4 报考指南
开设院校情况
目前,全国有众多高校开设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包括综合类大学、医科类大学以及部分师范类、财经类高校等。其中,一些在医学领域具有深厚底蕴的高校,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凭借其强大的医学师资力量和丰富的临床资源,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一些综合类大学,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依托其综合性学科优势,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广阔平台,使学生能够在更丰富的知识体系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