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企业破产管理人协会发布消息,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破产重整,并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据了解,该校创办于2003年4月,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

9月22日,校方、清算组管理人及河北省教育厅多方回应,学校已找到重整投资人,现由政府接管,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学生可正常上课。
民办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部分民办高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面临着生源、资金与办学质量的多重考验。
10年增加近百所民办高职
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全国民办高职院校数量为317所,到2025年6月20日这一数字已增至413所,10年间新增近百所。
这一增长与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相契合,民办高职也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补充公办教育资源的重要力量。但扩张背后,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多数民办高职依赖学费作为核心收入来源,抗风险能力较弱,而2022年我国内地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未来将逐步下降,生源危机已提前在部分院校显现。
西部某高职院校招生负责人曾透露,早在2012年前后,该校就开始面临持续的生源压力,即便全校教职工全力招生,新生报到率也不足50%,而部分同类院校的报到率甚至低至20%-30%。今年高考录取中,全国多地民办高校出现大规模补录,部分院校首次投档时遭遇“无人报考”,直至二次志愿征集才完成招生计划。
已有大学破产重组
在生源压力之外,资金链断裂是不少民办高职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重庆健康职业学院曾因原举办者股东纠纷、资金短缺导致在建工程停工,2020年被法院受理破产重整;福建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也因前任举办者经营不善,2017年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这些案例也展现了破局的可能——重庆健康职业学院通过市场化招募新投资人,最终恢复办学秩序;泉州工程职业学院重整后实控人转为当地国企,目前学生规模稳定在3000人左右。
对此有专家曾建议:“有必要建立中国的大学破产制度”,他认为我国有部分高校已经具备破产法律所要求的不能清偿债务、明显丧失清偿能力的破产条件。如果高校通过破产重整程序,早日实现甩掉包袱、重新崛起,或许能实现创办高水平大学的愿望。他解释道,在法律上破产并不意味着破产主体被宣判“死刑”。破产重整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破产程序,使得濒临破产者摆脱困境,走向复兴,防止出现真正的破产。
这样来看破产重组,对于高校来说,并不是让高校消失而是给了学校一个重生的机会。但也有高校并未重获新生,已经消失在历史之中,例如成立不到10年就被撤销建制的安徽长江职业学院。
相关信息显示,该校正式成立于2011年。但正式办学仅5年后,该校就因连续两年接受省年检时被评为“不合格”,于2020年正式终止办学。随后教育部发文正式撤销学校建制,校舍地址及校园资产已转让予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民办高校,路在何方
随着人口减少,未来或许还会有部分高校像上文提到的学校一样走向“破产”或者“消失”的结局。民办高校的破局路径在哪里?我们整理了200多位网友的评论给出的多元见解,比如:
多数网友认为“降学费是王道”,通过合理定价提升性价比:“学费降到高于公办两三千”;“学费2万左右,大家还可以咬咬牙”;
强化就业导向:“和企业合作,定向培养,签订就业合同”;“开办贴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技能专业”;
优化教学与专业:“砍掉垃圾专业,建设拳头专业”;“专心教技术,多学实际操作”;“不能只收费不管教学”;
转型发展:“往高等技术学校方向发展(学历本科+高层技术)”;“转向老年大学”;
资源合作:“由国企接手”;“和公办一本合作”;引入外部资金与资源,摆脱单纯依赖学费的模式。
面对危机 积极变革
未来高等教育或将出现进一步的动荡,经费和入学率的波动将使财务环境更具挑战性。无论其目前的情况如何,大学都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学生需求、增强经济基础。咨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Co.)的合伙人马克·克拉夫特等建议大学:
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在短期内批判性地审视目标学生群体和该群体的独特需求,并了解这些需求在传统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间是如何演变的。
简化任务。制定聚焦的长期战略,使大学学位和课程供给、流程、结构简化,专注于那些对目标学生最重要的服务。
创新学术项目。重新思考学术和创新模式,例如,快速启动新学位项目,主动管理学术组合,采取例如整合多学科课程和教师的新方法。
通过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来源来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为此,大学还需要:
优化运营。建立拥有有效的业务流程和更灵活的成本结构的运营模式;采用技术并实现自动化;以各种方式支持教师,利用和拓展他们的价值;明确管理部门与各学院、各部门之间的角色。
让收入来源多样化,以改善经济状况。将全部资产货币化,并降低固定成本,如通过商务合作伙伴关系和行政联盟来降低固定成本。
我国民办高校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务实面对各种挑战,不仅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运作规范高效,还要着力提升教育质量,以优质的教学内容和出色的教学成果赢得社会认可。同时,民办高校还需通过多元化资金运作,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期待民办高校能在这一波冲击中找到新的发展之路,焕发新的生机,为中国高等教育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山东考帮、极目新闻、麦可思研究、高考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