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6738950822665.png  欢迎访问山东招生教育网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400-011-3805/15053502117
考生须知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生须知
凌晨4点, 高三男生从9楼一跃而下! 千万不要给高中生配手机了!
发布时间:2019-09-13

8月29日凌晨6时,北京朝阳一位十多岁的少年跳楼身亡,而原因,据媒体报道是因为父亲和孩子在玩手机上(应该是玩游戏)发生了冲突;隔天,江苏一位19岁的高三学生也因为玩手机与家人冲突,跳楼身亡…

凌晨四点,19岁高三男生从9楼一跃而下。男生因玩手机被爸爸骂,一气之下跳楼。凌晨五点被发现时,他已不幸身亡。

高一男生以死威胁父母

就为手机游戏

杭州王姐读高一的儿子

因为不让玩手机说出

“不玩手机可以啊,我去死就好了!”

小毅(化名)是杭州某中学新高一学生,由于中考考得还不错,小毅妈妈王姐就兑现了之前对孩子的奖励承诺,暑假刚开始就送小毅一台他想要的手机,并规定暑假每天只能玩一个小时。

刚拿到手机的几天,小毅兴奋得很,睁开眼睛就拿起手机,摸着手机睡觉,王姐想着孩子刚有手机比较新鲜,也就没多说。

结果整个暑假因为手机,家里变得鸡飞狗跳,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按照王姐的说法,儿子自从有了手机以后,就成天不出门,本来规定一天只能玩一个小时,事实上,小毅每天都不遵守时间,并且已经好几次被发现半夜在被窝里偷偷玩手机游戏。

为此,王姐就断了家里无线网络,没收了小毅手机,意图让孩子认真写暑假作业。结果,适得其反,小毅索性耍起了无赖,暑假作业也不写了 ,也不出家门。

直到开学前几天,王姐拉上爱人尝试跟儿子小毅好好沟通下,“你看,你开学就是高一了,高中三年很重要,不努力是考不上好大学的....”

“烦不烦,有完没完!”还没等王姐说完,小毅就不耐烦地还嘴,小毅父亲一看儿子这个态度,火气就上来了,对着小毅一顿数落。

“不玩手机可以啊,我去死就好了!”王姐夫妇万万没想到孩子说出轻生的话,很害怕小毅是不是中了手机瘾失去“心智”,第二天就拉着不情愿的孩子去了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

都是手机惹的祸?

手机表示:不背这个“锅”!

一部手机,与孩子跳楼,两者似乎隔着千山万水,可现实中,因为一部智能手机而产生的家庭悲剧,确实是屡见不鲜。

网上有一句话看得人心惊肉跳:“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2017年9月17日,杭州滨江小区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孩从19楼坠亡。事发前,家人发现女孩又在玩手机,提出反对意见,双方发生争执,随后女孩跳楼身亡。

2018年1月19日中午,江苏一名高三学生曹某因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批评,从位于五楼的家中坠亡。

2018年5月11日,江西省一高二男生在学校坠亡。他生前曾对女朋友说想买个新手机,便于5月10日晚自习期间到老师办公室撬锁,共偷走两名老师1300元左右。相关老师通过监控发现后找其谈话,该生从五楼跳下……

2018年8月30日凌晨,南通13岁的小徐从四楼坠落,早上被发现时已去世。小徐母亲表示,小徐坠楼前一直在用手机打“吃鸡”游戏,玩家跳楼“出一点血人又会活过来”。

1月4日,海南省屯昌思源实验学校14岁男生小江从教学楼3楼爬到隔壁老师办公室为手机充电时不慎坠亡。学校此前曾反复强调不允许带手机,更加令人唏嘘的是,孩子的家长竟然不知道孩子有手机。

那些无意中交给孩子一部智能手机的家长,也或许真的意识不到手机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他们想不到,玩手机会上瘾,而一旦上瘾,孩子就像注射了毒品。

后果就是:戒不掉、强行阻止极易引发亲子矛盾、离开后念念不忘、致命。

于是人们无比悲愤的说:

是手机,将花季凋零的孩子和绝望悲痛的父母阴阳两隔!是手机网游,让逃学厌学的情绪和恐慌不安的气息四处蔓延!是手机毁了我们的这一代和下一代!

可是,如果手机会发声:想来也是会喊“冤”的吧。手机表示:不背这个“锅”。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孩子抵制不住手机,家长管不住孩子!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经不住手机的诱惑?片刻都不愿离开手机?

为了手机不惜冒险充电而摔下楼,为了手机不恋亲情自杀,为何不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挫折教育匮乏导致的生命教育缺席,请给孩子一些放养。

开学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家长?

—— 像“养猪”一样养孩子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陈志文

新学期开始了,又一批孩子走进校园。有一位焦虑的家长找我:“我应该怎么补救?做什么准备”?她突然觉得自己和其他家长相比,做的准备太少,孩子什么都没有学。

显然,她非常焦虑。

该准备什么?细说起来,需要准备的很多,但对于当下的家长,可能首先需要准备的是正确的理念,正确的心态:做一个正常的家长,粗糙一些的家长,让孩子经历自己应该经历的一切,首先是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

日前,我和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孔繁清聊天,无意间聊起了她的孩子,能感到她既骄傲,又愧疚。她的爱人是外交官,长期驻外,她也因为工作很忙顾不上管孩子,“我也不愿意为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于是两个孩子曾经一度寄养在外地亲戚家。

有一次,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坚决要求回北京,央求妈妈说:“我们两个能管好自己”。迫不得已,她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孩子生活,对保姆的要求也只有一条:饭要卫生,吃了不拉肚子就好。对于孩子,要求也很简单:诚实,不撒谎。

说到这些,她的眼眶里含满了泪水。

但她两个孩子的成长却是出乎意料得好。女儿学业优秀,进入国内某名校,后申请奖学金去美国读书,进入美国高盛工作。儿子后来也出国留学,目前在中国最著名的网络公司做技术工作。这些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孩子们很贴心,平时嘘寒问暖自不必说,每到假期,女儿会给她与爱人安排好度假,羡煞朋友们。

她说,很多人总爱问她怎么教育孩子,让她很惭愧,甚至是内疚:“我觉得自己对孩子要求太低了,我对不起孩子们,都是靠他们自己的努力”

我说,你这是歪打正着,没有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在孩子的教育上,做到了抓大放小,只抓根本与核心,让孩子经历他们所应该经历的一切。

在这种教养方式与环境下,孩子会比同龄人更快地社会化,从小就开始面对最基本的生活学习需要,自己找能找到的资源、办法、方式去解决面对。

这里面有基本的生活问题与困难,也有自己的学习安排与挑战,当然也包括了在校园里遇到的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摩擦矛盾纠纷。他们往往会有更强大的内心,因为从小经历了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经历的一切。没有父母的过度呵护,他们只能自己学会处理,承受。

而幸运的是,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都是渐进式的,都是从很小的事情开始的,伴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大,复杂,极少出现跨越年龄与心智的极端难题。这也是一个正常的人所应该经历的成长过程。

关心孩子的生活、教育,当然是身为父母的基本职责,但过度关心,有百害而无一利。在父母的过度呵护、帮助下,很多孩子失去了正常真实的成长环境,缺失了该有的历练。

父母做了孩子生活中全方位的保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必然就差;父母给孩子千方百计择校,安排了各种学习辅导班,请了很多名师,孩子就不必也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了;同样,遇到与同学、老师的纠纷矛盾,父母亲自出面解决,“不能让孩子受委屈”,包打天下,孩子也就再次失去了锻炼与人协作,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

泛滥的关爱,也让孩子习惯了,更不会珍惜爱与关爱。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系列过度呵护中,孩子很容易导致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缺失了最基本的承受压力与受委屈的能力;第二,极端的自我、自私而浑然不知。一旦进入社会,或者父母难以“长臂管辖”的领域,孩子陡然面临很多复杂问题与挑战,往往难以承受,摔个大跟头是小事,做出极端的事情也属常见。

日前,一位中学生竟然因为父母没收手机而跳楼自杀。北京一个23岁的“孩子”,竟然因为找父亲要钱没给,就跳河自尽了。

遇到一点委屈,不顺心,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或是与同学发生冲突矛盾,动辄就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的中小学生不是一个两个了,这值得众多家长反省,反思。

我想提醒的是,伴随物质水平的提高,“非常6+1”的家庭结构,加上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越来越神经质,却浑然不觉。

日前,我和一个儿科医生聊到儿科医生欠缺的问题,他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都太神经质了,甚至很“变态”,医生压力太大,于是大家纷纷转行了。他举例说,有一次值班,一个3岁的孩子感冒,包括保姆在内,全家大大小小来了6个人。他开了化验单,需要给孩子验血,孩子奶奶一伸胳膊说:“孩子太小,抽我的血,我也感冒了,病毒应该都是一样的”。他好说歹说,家长最后才同意给孩子抽血验血。

听了这个荒诞的故事,很多父母可能都哑然失笑,但我们是否意识到,在孩子的教育上,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我们也这般神经质过?比如面对分班的好坏,同学的“欺负”,老师的“批评”等等,很可能因为过度关心而放大了很多小事情。

河南某县的一位家长,就因为老师在家长群公布了孩子的作业情况,就认为孩子心理受到了伤害,“有自残的可能”,要求老师上门道歉,否则就告到教体局,迫使老师不得不提出辞职。同样,山东的一位家长则因为老师拍打了上课说话的孩子,认为孩子受到了心理伤害,不依不饶,报警、诉讼,使出各种手段,最后竟然导致老师被拘留。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种家长,这种关爱方式,必然弄巧成拙,很容易培养出一个又一个脆弱的孩子,一个又一个“熊孩子”,这不是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吗?

如果你对孩子还有所期望,如果你希望孩子健康幸福,那么,就做一个粗糙的家长,做一个正常的家长,像“养猪”一样养孩子,他不一定会大富大贵,但他健康!

自制力差,手机带来的将是灾难!

如果自律能力不强,从用手机,到玩手机,最后到沉迷于手机,这样的过程经历的时间很短,一旦沉迷,用在学习上有效时间总量势必就会减少,同时责任感也在降低,对于高中来说,就是灾难性的。

由于手机固有的联络功能,如果建立了一个圈子,或者进了一个圈子,例如,目前很多同学热衷于“王者荣耀”,在集体游戏中,时间很快被消耗,并且可能被这个圈子“黏住”,这时候,高考都要往后放。

家长把手机交给我们是方便联系,我们往往也打着这样的借口买手机,甚至有人还会附加一些功能——促进备考。

很多学生也相信自己会用于“正途”:找题、新闻、仅做联系......

但是,同学,你真的高估自己的自觉性了。

拖延的习惯,有着极强的普遍性,一个沉溺于手机的考生,才打开手机之前或者打开手机的瞬间,也许会默默的提醒自己,要有节制,可是当打开之后,往往都有“关键时刻”,可以再等等,再拖拖,结果...一节课就过去了。

手机问题的本质是自律

什么样的学生不爱玩手机?尽管校园手机管理问题是个难题,但是据观察,依然发现有很多班级(主要是“好班”)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做到不带、不玩手机,或者全班共用一个诺基亚非智能小手机,有紧急情况或者收快递短信可以公用(为这样做的学生和班主任点赞!)。

其实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和家长沟通的需要,在校园内设置了许多家校公共免费电话。可以说,如果想要禁止学生带手机,是完全可以,也是完全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的。没有了手机的干扰,这些学生精神饱满,行动力强,心无旁骛,动力十足。

而那些整天沉迷手机的是怎样的学生呢?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尤其高中时间紧迫,作业多、任务重、压力大,基本上没有见过沉迷手机的孩子能保持优秀的成绩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肯定的是,学习上成就感较为缺失的孩子更倾向于从手机中寻求放松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压力更大。

但同时,越发沉迷手机,学习上亏欠的越多,他们越可能失去成长的自信,越发想把注意力投向手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出现个别学生整节课、整天玩手机,晚上不睡觉玩手机,上课打瞌睡“一觉不醒”的极端状态。因为他对自己都已经失去了希望。

这些沉溺手机的孩子都有一些共性,没有目标和动力;时间管理能力差,没有自制力。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一个问题:自律能力。

坚毅也好,自律也罢,其实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遇到困难就退缩,坚持三天就放弃,呆在自己的“舒服圈”里不想出来,那你就不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但是,人如果总是想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事,就会把自己降格为动物,让本能支配自己。这不是率性而为,而是任性。对自己持放纵态度,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任意胡为,不考虑行为及后果,是个体不成熟的表现。

破解手机难题,家长是关键

培养自制力,需要父母做榜样

如果你整天打游戏或者在孩子面前无所事事玩手机,你再怎么训斥孩子——去,去读书去,你觉得会有效果吗?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身体力行,陪着孩子一起读书,我不太相信一个在良好的书香门第熏陶出来的孩子会沉迷于手机网络不能自拔。

从根上断绝是王道

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

小明:怎样才能成为班里的第一名呢?

老师:需要花点钱,给班里其他同学每人买一部手机。

虽说是一个笑话,却道出了多数孩子抵制不住手机诱惑的事实。

说是手机害了孩子,不如说是无知的家长给未成年的孩子买手机的行为残害了孩子。

多少专家、老师、学者呼吁,但偏偏还有一部分家长心存侥幸,宁愿相信孩子所谓的承诺,冲动之下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

作为成年人,有时候都不能控制自己刷手机!凭什么相信孩子,这是一场风险很高的赌博,家长们,你们赢的几率太小了!

再次强调:请千万不要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

你输了,并不是倾家荡产那么简单,输的是孩子的前途,甚至是孩子的一生!

高中生请这样戒除手机依赖

首先,你要知道已经高中了,很紧张也很重要。

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对手机真的那么不可割舍吗?没有APP,没有手机词典就不能正常学习吗?或者会造成很大损失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别为自己割舍不了手机找理由。

你用手机查英文单词或者成语比用词典快,但是用词典的记忆深刻,亲测有效。而且搜题啥的,自己动脑子,或者问老师问同学。你如果一有不会的题就查,的确当时很方便,但是会有依赖。

再者,问问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吧,是来自别人不管屁用的虚荣,还是一份理想的通知书。

案例分享1:

本人已经大一,高三时玩了一年手机,考前几天还在贴吧上晃哒被喷死……

亲身经验告诉你,这个确实影响学习,但是偶尔玩一下感觉还OK。手机的学习性很差,抱着学习的心态用手机会发现其实那些学习软件的利用率很低的,那些学习软件刷题软件的实用性远远没有做套真题来的实在。如果想放松的话拿手机听听歌看看新闻聊聊天也蛮好的。

自控能力差的学弟学妹平常就不要经常玩手机了。走读的话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里浏览下各类信息,注意一定要时间固定!!!拿上手机根本停不下来完全就是作死!!!

住校的话在学校里也没什么用手机的必要,放假了可以稍微用用。

总之呢,尽量减少玩时间,还是以学习为主。

案例分享2:

我每天都带手机去学校,然而并没有什么时间玩,或许唯一的功能就是早晚的背单词 。其实对于高三这种时候用不用手机这种事情,我觉得主要都是看自制力。自控力差的就不要用手机了,自控力好的同学可以用一下。

总之高三了要记住:

千万不要看小说!千万不要看小说!千万不要看小说!

9个建议做法:

1.不带手机或带老人机上学,不接受任何理由的反驳。

“我要查单词”“你可以用电子词典(没有游戏和小说那种)”

“我要看时间”“你可以带手表”

“我要刷题”“怎么?学校的题目还不够多?”

“我要跟家里人联系”“老人机帮到你~”

“我要查时政热点,查单词、刷题...........”

“好吧,我让你带,不过~请自觉的上交老师,跟老师约定每天一个时间段查看你要查的所有内容,用完放到老师那儿,要回家了再拿回来”

2.关闭微信和QQ的新消息提醒

相信我,微信和QQ的即时消息大多都是闲聊或者不需要立即回复的信息。如果真有谁有重要的事情找你,他们一定会打电话的或者通过老师联系你的!

3.打开群的消息免打扰功能

很多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群,有的群十分活跃,每天消息不断,还不时有土豪发红包。

不断查看群消息,抢个几毛几分的红包却是会严重影响我们学习的专注度的。所以建议大家:对你所拥有的群进行一次精简整理,退出无意义纯闲聊的群,将幸存的群打开消息免打扰。学习时间可以直接关闭微信或QQ。

4.取消朋友圈照片更新提醒

很多人打开微信看见朋友圈有更新的小红点,都会抑制不住地非要点开来查看一番,生怕错过了什么大事,跟不上朋友们的节奏。

但当你习惯不看朋友圈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你错过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消息,人与人之间,彼此眼神的交流,面对面地分享日常的喜乐,不比在朋友圈的点赞更能增进感情么?

5.降低更新朋友圈的频率

克制自己发朋友圈,求点赞的心理。

幸福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喜怒哀乐都可以直接地与身边人分享,并不需要通过刻意的“晒”来刷存在感,也不用依靠别人的认同获得自我满足。

6.卸载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手机游戏及娱乐APP。

再次提醒一下,你们已经是高中生了,即将奔赴战场,就一定不要沉迷游戏了。

7.清理手机里的电子书

看时政新闻是一种很好的了解社会、积累作文素材的方式,但是如果你只是沉迷于各种娱乐性质的虚构类小说,那就劝你不要看手机了。

8.在需要专注的时间打开手机免打扰功能

在需要专注学习的时间里,建议大家给自己断网,手机也要打开免打扰功能(可将几个重要电话列入白名单)。

9.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机

睡前和早上醒来,是我们的手机依赖症最容易病发的时段,所以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在这两个时段,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我们可以培养在睡前看一会书的习惯,建议大家休息时间好好休息,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上一篇:高一到高三不注意这十点,就等着高考完后悔吧!附高中生必须纠正的12大学习问题
 下一篇:高三一年,要么高飞,要么沉沦!(一定给孩子看)
考生在线登记
免费领取高招会入场券
  • 姓名
  • 电话
  • 所在中学
  • 高考分数
  • 意向院校
  • 留言
672121695
258651896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