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将于2022年9月1日正式开学!
8月15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专题新闻发布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简称“港科大(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颁布实施以来成立的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
三年建成的大学
广州南沙区,笃学路1号,港科大(广州)坐落于此。
一个名为“时间之轮”的雕塑,安放在水池中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这正是与香港科技大学同款的“红鸟日晷”雕塑。
“红鸟”是港科大追求创新的精神标志,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愿景。
2018年12月21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共同举办协议,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合作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2019年9月
港科大(广州)获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正式开工。
2020年11月初
港科大(广州)的校址打下第一根桩。
2022年6月29日
教育部宣布批准正式设立港科大(广州)。
港科大(广州)校园占地1.13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科技大学的两倍,可容纳1万多名学生和教职员工,是一个满足住宿、教学科研、体育竞技、艺术表演等全功能的校园空间。
学校占地面积约1669亩,项目分两期建设:
其中项目一期用地面积约71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约53.6万平方米(不含地下室),于今年9月开学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学校正在推进二期建设。
今年已开设15个硕博士专业
明年对3个本科专业进行招生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介绍,学校将采用“枢纽”(Hub)和“学域”(Thrust)的学术架构,设置功能枢纽、信息枢纽、系统枢纽、社会枢纽等四大枢纽,取代传统学科学术架构的“学院”和“学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
今年,港科大(广州)开设15个硕博士专业:
01功能枢纽
先进材料、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
02信息枢纽
人工智能、计算媒体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分析、物联网
03系统枢纽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智能交通、机器人与自主系统、智能制造
04社会枢纽
金融科技、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城市治理与设计
港科大(广州)的硕博士招生采取申请制,以自主招生的方式进行,采用与港科大一致的招生标准、录取流程。启动招生以来,学校收到超3000份申请,新生录取目前已基本结束。
在本科方面,港科大(广州)将于2023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首批招收3个本科专业,分别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今年7月21日,学校2023-2024秋季入学的申请已经启动,采用滚动式录取的方式招生,招生地区包括中国内地的四个省份(广东、河南、山东、四川),以及面向中国港澳台地区。
预计从2024年开始,港科大(广州)的本科招生范围将扩大到全国。
“在港科大(广州),所有教师的办公室都不再按照传统的学院和学系安排,而是随机分配,鼓励不同学科领域教师多交往、多交流。”倪明选说。
对于人才培养,港科大(广州)将改变传统的、流水线式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全面采用“模块式”的课程超市。不同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不同学习路径,师生共同详细记录学生的选课和个人发展水平,以记录教学效果,从而赋予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化课程的权利。
在学历学位证书发放标准方面,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介绍道,硕博研究生毕业后颁发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明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始招收本科生后,本科毕业后颁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香港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在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曙看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一所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将有力带动广州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升发展,并促进大湾区高端人才、科研成果、产业信息等重要发展要素更加充分流动。
广州市教育局:为港科大(广州)
争取更大更灵活招生自主权
广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爽表示,在享受与市属高校同等待遇的基础上,广州将在重点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立项、科研经费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将给予港科大(广州)重点支持,并给予学校在人员聘用、学科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更加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广州将积极为港科大(广州)争取更大更灵活的招生自主权,特别是争取面向港澳学生的多种类型自主招生政策,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学生在大湾区就学。
广州还将支持港科大(广州)与香港科技大学实行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相互支撑、深度互动,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与此同时,广州将大力推进南沙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支持办好广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及其他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港澳子弟班。
“接下来,我们将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设立为契机,不断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总结新经验,继续引进港澳优质高校、国外知名高校来南沙合作办学,深化高等教育开放与合作办学,全力支持落地南沙的高校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陈爽表示。
广州校区并非港科大的再复制
在学术架构创新方面,港科大(广州)采用全新的、学科融合的学术架构,立志建成世界上第一所融合学科大学。
在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上,港科大(广州)采用多序列的教师聘用和发展路径。学校设立的教学科研、教学、研究、工程师等序列的发展路径,支持不同背景、经历、专长的教师发挥所长在融合学科的科研、育人方面协同互补,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港珠澳大桥前总工程师苏权科加盟学校的智能交通学域,他协同数据通信、传感、自动控制、心理学等一批教学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下一代三维空间智能交通问题的协同系统性解决方案。
为更好地鼓励创新,港科大(广州)下设多个主题性质(Theme-based)的科研中心,由学校实施一级管理,将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组合在同一个实验团队中,鼓励他们为解决复杂问题做出贡献。
在人才培养方面,港科大(广州)将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推行革新性的教学理念,例如,学校将全面采用“模块式”的课程超市,不同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不同学习路径,师生共同详细记录学生的选课和个人发展水平,赋予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化课程的权利。港科大(广州)也将通过全面的“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沉浸式教学”和“小组式学习”模式,让学生跟随研究问题的牵引,选择所需的课程模块,发展个体的即时学习能力。
倪明选提出对今年入学的港科大(广州)新生的期盼,“学生应该有更多思想的空间,我们也会提供更多创新的空间、更开放的环境,从全球招聘优秀教师,采用全新的、学科融合的学术架构,也有很多创客空间给学生动手实践,希望我们的学生从这些空间里面能产生更多创新的思维。”
此外,在知识转移方面,港科大(广州)将和产业界密切配合,深入了解业界面临的技术难题,共同开展科研攻关,促进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
香港科技大学有着良好的科创传统,曾经培育了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和“独角兽”公司。2021年,香港18家独角兽企业中,有7家来自港科大。港科大(广州)立足南沙、链接香港,依托大湾区内制造业的成熟积累,以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为契机,聚焦实验室知识向产品化阶段的转化,将补齐一条南沙与香港科创协同发展的完整科创生命链条,助力建设大湾区内科技产业创新基地。
未来三年,南沙将加大投入,强化学校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支持申报建设香港科技大学科技园。依托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持措施,吸引高端国际化人才来校工作。引入香港科学园南沙孵化基地,打造粤港澳双创产业园,建设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充分释放国际化研究型大学活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大学。
南沙的第一所大学
港科大(广州)建成办学,对南沙意义非凡。两个月前,这里被定位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港科大(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南沙区内的第一所高校,是南沙深化粤港澳合作的重要载体。
港科大(广州)所在的庆盛枢纽区块,是《南沙方案》选取的三个先行启动区之一,庆盛枢纽区块面积约8平方公里,地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人字形”走廊交汇点,广深港高铁庆盛站到香港西九龙仅35分钟。广珠澳高铁建成后,庆盛将成为内地唯一高铁同时直达港澳的区域。
这里还将利用“南沙土地+香港经验”,规划建设1.63平方公里地块的粤港深度合作园港式社区。这里的“大学路”联系北部港科大(广州)和南部庆盛综合开发枢纽,是串联社区科创、居住与总部功能的门户型街道。与广州传统街道不同,“大学路”结合政策优势创新窄退线与弹性车道的做法,为初创孵化、产品展示、企业门面提供紧凑活力的街道界面。
借助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机遇,南沙进一步发挥高校作为创新发源地的作用,在校园周边布局建设粤港澳双创产业园等项目,推动政、产、学、研综合开发。
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表示,应当用好用足港科大(广州)等港澳科技创新资源,构建起“生态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环港科大科技创新产业带。打通港澳科技要素跨境流动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成为对接港澳科技创新资源的“集线器(HUB)”,吸引港澳乃至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大学正在改变小镇。港科大(广州)所在的东涌镇,全力协助推进港科大(广州)及庆盛枢纽区块开发建设,以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国家、省、市、区重点项目在东涌顺利落地。并依托其区块优势,注重项目引强、提质,着重瞄准产业龙头、新兴产业、先进制造、总部经济、商贸服务等优质项目。将企业落址南沙东涌的良好区位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强势,成了选址东涌的企业家的共鸣。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柳宁馨)、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21财闻汇、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