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九月份,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2024年起,高校将停止高考招生环节中的高水平艺术团招生,改为从校内选拔具备艺术特长的学生加入学校艺术团。此文件一出当时引发艺考界轩然大波。而明年就是2024年了。仅剩一年时间。
这时候很多家长看到这项政策开始如坐针毡了,为了拓宽以后的道路,家长们费尽心思给孩子从小报了各类特长班,寄希望于高考,难道会因为这些政策而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一个概念,艺术生和艺术特长生是不能划上等号的。 艺术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艺考生,他们大多从初中开始学习美术,舞蹈,音乐等等这些艺术特长,以后参加艺术类招考,一般艺术生都要参加所在地区省份的艺术联考以及各个院校的校招考试。 艺术特长生是指那些在艺术方面特别突出才能的学生,他们可做的选择相对较少,一般都是由“985”“211”等一些设有高水平艺术团的名校招收,如清华大学艺术团 这类名校虽然对考生的文化成绩也有要求,但由于其凭借艺术方面的优异表现,通过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获得名校降分录取。 取消艺术特长生考试并不影响孩子学习艺术或者走艺术道路,即便是孩子未来不能走艺术特长生路线了,但是还可以选择艺术专业路线,考专业艺术类院校。 然而,家长并不能为此安心落意,如今艺考生文化课门槛逐年提高,艺考逐渐变得不再“易考”,学生再想走捷径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也是对艺考生数量的一种制约。 自2020年以来,艺术类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由原来本科第二批分数线的65%提高到了70%,并且在《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中明确提出,很多高校不再组织美术类、设计类校考,承认统考成绩,也就是说,文化课成绩对于艺考生考入高校愈发重要。 同时,为了控制艺术生毕业后就业率不足的问题,教育部还要求高校针对一些“社会需求不足”的专业给予减招或停招。 这一条条政策,让家长以及学生们尤为不解,明明学艺术已经如此艰难了,为何国家还要出台各种政策来”针对“艺考生呢? 对于高考这个“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战场,可以想象靠艺术特长能够以低分就上好大学的政策拥有多么大的诱惑力。 这就会导致了很多人去学艺术是为了“投机”“走捷径”,于是艺术生的数量剧增,导致就业市场也逐渐形成饱和的状态,就连艺术生的“含金量”也大大降低。 当艺术不再是追求兴趣和爱好,而是考大学的一种捷径、一种手段,这就让艺术这个词变味了,当学艺术变成了一个功利的事情,这已经违背了艺术本身的初衷,国家的这些政策,就是为了让学艺术去功利化。 近年来,一些大学,高等院校在文化课成绩上对艺考考生要求偏低,这样让部分考生和家长针对性地功利化报考,将艺考作为升学捷径,这既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也不利于高校培养高质量艺术人才。在高考中,常有人说:”高中成绩不好的学生才去学艺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林森曾经接受采访这样说:“在一些影视表演的专业高校,不少孩子只有一副好看的皮囊,一些学生竟然连最基本的文化常识和生活能力都不具备。” 他认为,强调文化课成绩,绝对不是要让艺术人才成为学霸型学生,而是要通过文化课成绩,全面考量一个艺考生的综合能力,“毕竟,一个文艺工作者,不能光会文艺”。 高考是一场人才的选拔战,上一个好的大学是每个寒窗苦读的学子的梦想,如果把艺术当作升学的工具去走捷径,不仅学艺术会失去了他的初衷,而且有失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也是对自身的否定和不认同。 艺考改革一方面是希望艺术生能提升个人的文化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化,另一方面希望让学艺术返璞归真,去功利化,从而给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才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音乐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