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招生教育网官方网站!
戏剧影视导演方向专业统一考试的考试科目为文学作品朗诵、命题即兴表演、叙事性作品写作 3 科。
三科总分为 300分:文学作品朗诵 50 分、命题即兴表演 50 分、叙事性作品写作 200 分。我们今天就聊聊文学作品朗诵。
(1)考试内容:朗诵自选文学作品(现代诗歌、叙事性散文、小说节选、戏剧独白、寓言故事等)1 篇。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及运用有声语言表达文学作品的能力。
(2)考试形式:面试。考生须以普通话脱稿朗诵。时长不超过 3 分钟。
文学作品朗诵的等级划分标准
文学作品朗诵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的同学朗诵时总喜欢提高声音、放开嗓子地喊叫。仿佛不这样就不是朗诵,不这样就不能表现感情充沛、有热情;也有的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声音好、洪亮等等。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朗诵者把注意力、把全身的劲儿都用到声音上,也就难于去感受作品的内容和做恰当的语言表达了,会使听众感到"失真"和"空喊"。其实朗诵者只要在生活、自然的声音基础上把音量适当地放大,使在场的观众都能听清、听见就可以了。每次朗诵时还要注意根据场地的大小、观众的多少等来调整一下自己的音量,总之,能让观众感到听得清楚、自然、真实、亲切即可。当然,那种总是"嘀嘀咕咕"的低声细语,让人听不见、听不清的朗诵也同样是不恰当的。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初学朗诵的女孩子身上,她们一上了台就不敢放出声音了,甚至比生活中说话的声音还要小。总的来讲,朗诵时要掌握好自己的声音,注意音量要适当并留有余地。
有的同学对作品缺乏认真的理解和真实的感受,而是去搬弄一些刻板的表现形式,拿腔拿调地进行朗诵。如表现激动时就高声大叫,悲哀痛苦时就哭腔哭调,愤怒时就粗声粗气,高兴时就尖声尖叫等等。表达作品的一切语言形式、处理都要从作品的内容出发,要有真切的感受,要真实。在朗诵中,没有任何模式可寻的。那种刻板化的"朗诵腔"只能使人感到虚假造作,令人听着难受。
朗诵时有的同学总爱乱加过多的手势、表情和动作。如有的同志在朗诵诗歌《延河照旧流》时仅开头几句就是这样用手势的:"离别延河久",把自己的右手向右前方伸了出去,表示延河的所在。紧接着又翻过右手背来,用右手作形容水流的状态并念出"延河照旧流"。当朗诵"流入黄河流入海”时,又把右手的手掌向左前方推去表示延河东流入海,真是一句话一个手势。
朗诵中的手势、表情及其它动作是需要的。但它们仅是对语言的表达起辅助、强调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泛滥成灾,不能作图解式的“动作表演”。否则会令人感到多余,使人眼花缭乱,影响和分散了对作品的表达与朗诵效果。朗诵中的手势、表情及其它动作要适当、要精练、要鲜明。既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和设计,又要在朗诵时不露斧凿地自然、真挚地做出,使其动于衷而形于外。
有的同志在朗诵中,尤其是在描绘作品中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时就常常演起来。如朗诵《一件小事》,就一会儿压着嗓子瓮声瓮气地说话并做着动作扮演人力车夫;一会儿又瘪起嘴来颤颤巍巍地答话,演起了老妇人。又如朗诵《乌鸦和狐狸》,也要一会儿乌鸦一会儿狐狸地演来演去。一说到狐狸,就要捏起嗓子尖声尖气地说话,就要双手握在胸前,扭动着屁股(仿佛在甩动着大尾巴),踮起脚来走路……如果是朗诵《猴吃西瓜》,那就要抓耳挠腮,不时地眨动着眼睛,甚至蹲在地上蹦来蹦去,一会儿老猴、一会儿小猴地演了起来。
朗诵绝不是演戏。朗诵是通过有声的语言把作品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把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行为状态等真挚地体现出来。朗诵不是表演,不能依靠“表演”来进行。
总之要注意和改正朗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自己对作品的表达能够做到真挚、自然、生动、感人。
来源:央布影视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