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NO.1专业解析
专业代码:082105
学科门类:工学
修学年限:4年
学历层次:本科(普通教育)
学位头衔:工学学士学位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主要研究火炸药、火工及烟火技术等特种能源及其能量转换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化学和化工为基础,涉及含能材料设计、制造和应用,多服务于国防军工,进行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的生产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实验测试等。例如:雷管、导火索、爆炸开关等火工品的研发设计,火炸药、烟火剂的生产制造等。
本专业培养在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能力强,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火药、炸药、烟火药等含能材料,火工品、烟火装置、特种电池等含能器件研究、设计和制造的能力,能够在相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科技与工程管理工作。
主干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化学、力学、材料学、含能材料合成与制造、含能器件设计与制造、可靠性与安全性、电工电子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工程实践、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实践、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工程应用软件实验、化学实验、现代测试技术实验、含能材料实验、特征感度测试实验、爆炸性能测试实验、火工品性能测试实验
选考学科建议:物理+化学
NO.2 学习需具备条件
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化学、力学、材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含能材料与含能 器件的设计、制造、安全性与可靠性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分析、测试、计算机应用、机械电子技术等综合能力训练,具备系统分析与集成,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可根据需要按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领域内的行业分工设置相应专业方向。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 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② 掌握从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化学、力学、材料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
③ 掌握含能材料、含能器件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并随着专业的发展,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④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分析、提出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及技术改造与升级的能力。
⑤ 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⑥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⑦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NO.3 专业与就业
据数据显示,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400-450人,男女比例为:男生占83%,女生占17%,最近三年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70%-80%左右,就业率处于中等水平。
本专业就业面较窄,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兵器工业部门工作,也可在民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学生能在兵工航天科研单位、兵工企业、生产企业和矿山安全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火炸药、火工及烟火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方面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NO.4 报考指南
将近10所本科院校开设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主要研究火炸药、火工及烟火技术等特种能源及其能量转换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化学和化工为基础,涉及含能材料设计、制造和应用,多服务于国防军工,进行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的生产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实验测试等,个别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如北京理工大学、中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院校共有8所,其中既包括知名的综合类高校,还包括一些名气虽不那么大,但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院校。
❖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高校分布:
在区域分布上,目前北京、山西、辽宁、江苏、安徽、四川等多个省市开设了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相关专业,其中,辽宁省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数量并列首位。
在专业设置上,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主要研究火炸药、火工及烟火技术等特种能源及其能量转换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化学和化工为基础,涉及含能材料设计、制造和应用,多服务于国防军工,进行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的生产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实验测试等,主要涉及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含能材料合成与制造、含能器件设计与制造、可靠性与安全性、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复合知识结构。
来源:大浙江家长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