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此次发布的排名中,山东地区的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纷纷上榜!其中,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排名全国总榜前100,山东财经大学排名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第13。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总榜)山东地区部分上榜高校
山东大学(总榜排名22位)
在本次排名中,山东大学以全国第22位的优异成绩领跑山东高校。这所百年名校坐落在“泉城”济南,同时拥有威海、青岛两个现代化校区,形成了“一校三地”的办学格局。漫步校园,古朴典雅的建筑与现代化的教学楼交相辉映,8000余亩的广阔校园内绿树成荫,处处彰显着这所“双一流”高校的深厚底蕴。作为山东省高等教育的标杆,山大拥有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医学院附属的齐鲁医院更是享誉全国。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其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
中国海洋大学(总榜排名56位)
中国海洋大学以全国第56位的成绩紧随其后。这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高校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拥有崂山、鱼山等四个校区。校园内随处可见海洋元素的设计,处处体现着这所“985工程”高校的办学特色。学校不仅拥有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海洋科学专业更是常年位居全国前列。
学校以海洋为主线,加快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海洋人才。“蛟龙”探海、极地科考、探究“透明海洋”、建设“蓝色粮仓”……师生们在这些涉海领域奋勇探路。“学校培养了我国海洋和水产领域1/3以上的博士,毕业生中有16人成长为海洋领域两院院士,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总榜排名67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这所能源领域的顶尖学府同样坐落于青岛。作为国家“双一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由教育部与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我国能源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形成了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设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全国乃至全球享有盛誉,长期位居学科评估前列,并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共同构成学校的优势学科群。此外,学校在新能源、海洋油气、人工智能与能源大数据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山东师范大学(总榜排名104位)
山东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山东省首批“冲一流”建设高校。学校肇始于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50年正式建校,历经七十余载发展,已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并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作为山东省教师教育的领军高校,学校的优势专业集中在师范领域,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等传统师范专业底蕴深厚,培养了大批中小学教育骨干。同时,学校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专业特色鲜明,就业前景广阔。在非师范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环境科学等理工科专业也颇具竞争力。
青岛大学(总榜排名111位)
青岛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入选山东省“冲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的优势专业特色鲜明,医学类专业尤其突出,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依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全省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之一)的优质资源,培养质量享誉省内外。纺织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工科专业传承深厚,与青岛制造业紧密结合。此外,学校的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商科专业,以及汉语言文学、英语、德语等人文社科专业也广受好评,形成了“医学见长、理工并重、文商兼备”的专业格局。
山东科技大学(总榜排名130位)
山东科技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文、法、经、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设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数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矿业工程学科在全国享有盛誉,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实力雄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获评B+,位列全国前列,成为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
近年来,学校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发展迅速,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山东农业大学(总榜排名133位)
山东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坐落于雄伟的泰山脚下,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构建了完整的农业学科体系,拥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的优势专业特色鲜明,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林学等传统农科专业底蕴深厚,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人才。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新兴交叉专业发展迅速,其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此外,学校的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等非农专业也颇具竞争力,形成了“农科引领、多科并进”的专业格局。
山东财经大学(总榜排名140位)
山东财经大学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是山东省人民政府、财政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燕山、舜耕、圣井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48亩,校园内现代化教学楼与财经特色景观相映成趣,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财经学科体系,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传统财经专业底蕴深厚,其中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交叉专业发展迅速,顺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此外,学校的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等非财经类专业也各具特色。
齐鲁工业大学(总榜排名145位)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校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于2017年整合组建而成,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齐鲁工业大学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学校在ESI全球学科排名、国家级特色专业等方面表现突出,尤其在轻化工程、生物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方向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学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海洋技术、保密技术等新兴领域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学校注重国际化合作,与多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来源:掌上高考app、软科、网络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