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着力打造“齐鲁文化、扁鹊故里、针灸发源地”三张名片,加强思想文化引领,讲好山中医故事、彰显山中医特色,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
一、深入挖掘精髓,全力打造三张名片
积极汲取中医药文化和齐鲁文化精髓。学校在中医文化与文献、中医经典和中医基础理论等方面强化优势、引领发展。牵头编纂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文献丛书《中华医藏》。2021年9月,学校承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这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设立中医药分论坛,将中医药文化和齐鲁文化的精髓传播给世界。
着力挖掘医宗扁鹊精神内涵。学校自2017年开办扁鹊班并相继承办了中国(长清)扁鹊中医药文化节、扁鹊文化与中医经典传承发展国际论坛等高层次学术论坛等,引发广泛关注。为弘扬扁鹊精神,学校拍摄了《寻找扁鹊》微电影,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其中人民日报报道获25万浏览量。2021年9月,该电影在2020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征集活动中获优秀网络微电影作品奖。
应用推广针灸等适宜技术。山东省是针灸发源地,学校每年举办“泰山论灸”学术会议,巩固山东作为世界针灸发源地的文化优势。学校与世中联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合作共建“中药经皮给药创新研究平台”,将针灸、推拿、脐灸、督灸等各种疗法带出国门,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二、形成鲜明特色,不断擦亮三张名片
形成人才培养特色。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系统总结中医少年班、传统中医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办“扁鹊教改班”,成立“扁鹊书院”,全面启动中药创新班、针药结合仓公班、中医骨伤华佗班的人才培养改革。二是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学校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荣誉称号,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高度评价“在中医药院校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一是立德树人,探索思政教育新途径。制定了《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以文育人,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育人资源,打造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品牌,形成了“岐黄恢廓 青春杏林”校园文化特色。三是以文化人,中医药文化润物无声。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被评为“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济南市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广泛开展“万名中小学生进校园”活动,对于社会认识中医药、认可中医药有重要意义。
突出党史学习教育特色。一是搭建“融媒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学校创新构建学习、教育、宣传、分享、交流“五位一体”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媒课堂”。学校官网、校报、官微、校园广播开设专栏,电子大屏滚动播放党的百年历史,让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二是突出特色亮点,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学校推出“十个一”特色活动,我校运动会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青年学生诵读散文诗歌礼赞建党百年、大学生宣讲党史等,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三是助力群众健康,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2021年6月25日,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特色,组织医疗服务团60余人来到革命老区莒县开展“学党史 感党恩 送健康 助振兴”为民办实事活动,新华社客户端新闻报道《山东中医药大学送健康到革命老区日照莒县》点击量过51万,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
三、聚合传播力量,持续打造山中医品牌
学校宣传全力以赴。学校宣传舆论工作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加强阵地管理,实行三级审稿制,制定《二级网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等。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提升舆情引导处置能力。建设网络良好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加强正面宣传,努力实现宣传媒体的思政育人功能。
校外媒体鼎力相助。学校与校外媒体密切合作,帮助挖掘校园新闻热点,及时展现学校事业发展的亮点、成绩,积极策划互动、研究探讨。山东商报在学校设立“大学生记者站”,对探索校媒共融共建路径,探讨校媒深度合作新模式,赋能校园文化,提升校园品牌,深入挖掘校园好故事,弘扬高校蓬勃正能量提供了良好契机。
着力打造大宣传格局。学校秉承“大宣传”工作理念,致力打造大宣传格局。党委宣传部与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提炼、挖掘学校及三所附院师生医护员工典型案例,为宣传工作提供大量素材。新华社、经济日报、人民政协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师生医护员工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教书育人等方面的突出事迹,为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