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6738950822665.png  欢迎访问山东招生教育网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400-011-3805
高考政策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考政策
新高考政策解读│“3+3”、“3+1+2”考试模式
发布时间:2023-01-09

目前,有许多已经升入高中或即将升入高中的家长对新高考“3+1+2”模式的相关政策及内容还不是特别了解。

今天,就来介绍一下“3+3”和”3+1+2”选考模式,以及两种模式的对比,供考生和家长进行选科参考。

本篇文章将带大家了解有关新高考政策里有关“3+3”、“3+1+2”考试模式的五大热点问题

1、改革背景及其进展

2、什么是新高考选科?

3、全国哪些省市执行新高考政策?

4、“3+3”、“3+1+2”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5、“3+1+2”新高考模式深度解析

01.改革背景及其进展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推动的重大改革。

重要指示,强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系统谋划。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

2014年,浙江、上海启动首批改革试点;

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加入第二批试点行列;

2018年,第三批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市;

2021年,第四批7个省份: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启动新高考;

2022年,第五批8个省份: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启动新高考。

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9个省份启动新高考,14个省份已经在高考录取中实施,覆盖考生从2014年的37万,上升到450万+,高考综合改革已经经历了8年、21省的探索与实践,制度的设定已日臻成熟,选拔制度也更加的公平公正。

02.什么是新高考选科?

新高考选科是指新高考改革设计下的“3+3”以及“3+1+2”新高考选科模式,取消传统高考的文理分科,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组合。

03.全国哪些省市执行新高考政策?

> 第一批综合改革省市:上海、浙江 

  启动时间:2014年,实施时间:2017年 

上海市:

(1)实行“3+3”和“6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2)上海市高考总分为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均为150分,不分文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均为70分。

浙江省:

(1)实行“3+3”和“7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2)浙江省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选考学科,每科100分。

> 第二批综合改革省市: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启动时间:2017年,实施时间:2020年 

北京、天津、海南、山东等4个省份实行“3+3”和“6选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高考满分为75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学科,每科满分均100分。

  > 第三批综合改革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启动时间:2018年,实施时间:2021年 

2021年,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作为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省份,推行新的高考模式,即“3+1+2”模式。

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必须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高考总分均为75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 第四批综合改革省市: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 

启动时间:2021年,实施时间:2024年 

第四批综合改革省市推行“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2”为再选科目,不分文理,高考总成绩750分

> 第五批综合改革省市: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 

  启动时间:2022年,实施时间:2025年 

截至目前,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和新疆外,已全部加入新高考阵营。今年这8省区的新高中生不再实行文理分科,今后将采用“3+1+2”高考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2”为再选科目,不分文理,总分为750分。这标志着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

从上海、浙江省率先进行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到许多省份相继开始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新高考改革细节会有些不同,但是共同点是取消文理分科,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方案

04.“3+3”、“3+1+2”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一、“3+3”模式是什么?

3门必考+3门选考。

第一个“3”指的是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科;

后者“3”指从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

具体选科组合包括以下20种

目前施行的省份为: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浙江省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科中选择3科。上海高考总成绩为660分,其他省市高考总成绩为750分

新高考“3+3”模式考生可以选择的选科组合有20种,对是否必选物理、历史不做限制,但是高校招生会有必选科目要求,选择时需慎重。

二、什么是“3+1+2”模式?

3门必考+1门首选+2门再选。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

三、“3+1+2”模式和“3+3”模式有什么不同?

从总体上看,“3+1+2”方案与先行试点省份的“3+3”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

“3+3”模式具体选科多达20种,多种选科组合模式,提供给了考生较之“3+1+2”模式更大的自主权,然而对学校运行管理与教师教学来说,可谓是不小的挑战。选考科目不同带来走班教学的上课形式,走班上课的班级学生流动性大,教师工作量增大,管理变难,教室分配、教师安排、课表制定等问题也凸显出来,都需要妥善解决。

“3+1+2”模式则更加凸显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

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此外,这样的考试模式也突出了高校对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两种考试模式,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志向、优势和拟报考学校、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多种组合中自主选择

不论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都可以看出来新高考改革使得专业的选择迫在眉睫。考生在选择科目的时候就应该考虑今后的就业和专业选择了。

05.“3+1+2”新高考模式深度解析

一、考试怎么考?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3+1+2”新高考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二、成绩怎么算?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

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三、高校怎么招:录取实施“两依据,一参考”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高校录取实施“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即不仅依据三门统一高考学科科目成绩和三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还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从单纯“看分”走向也要“看人”。

根据实施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

高校按照自身办学特色、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需要,科学制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此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按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投档。

四、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有什么区别?

合格性考试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是高校录取参加统一高考考生的重要依据,计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考生总成绩。

它们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

一、考试目的不同

合格性考试目的是检查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

选择性考试目的则是在合格性考试对应科目合格的基础上,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科特长。

二、考试科目不同

合格性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14门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下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选择性考试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科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共计3门科目组成选择性考试科目。

三、考试内容不同

合格性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要求,选择性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的综合要求。

四、考试时间不同

普通高中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分别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不多于4门,且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中最多选择1科,在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科目中最多选择3科。

高二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可在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中自主选择科目。

高三第一学期末安排音乐、美术科目的合格性考试,第二学期期中安排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性考试。选择性考试时间安排在统一高考科目结束后进行。

五、成绩呈现不同

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的物理、历史2门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4门科目成绩以等级分呈现。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当年有效。



来源:腾讯网。

 
 
 上一篇: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
 下一篇:关于2023年3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时间的温馨提示
考生在线登记
免费领取高招会入场券
  • 姓名
  • 电话
  • 所在中学
  • 高考分数
  • 意向院校
  • 留言
客服名称
客服名称
客服名称
客服名称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