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职业学院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人文立身,技术报国”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为国家潜心培育合格人才,为企业量身打造现代工匠”的办学目标,借力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重大发展机遇,全面对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交通强国战略、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努力打造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新范式,推动高数量、高质量、高满意度“三高”就业。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山东职业学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和全人格塑造,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全员书院制改革,深化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一是重德育,以实施“十百千品牌思政工程”为切入点,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场域、全环境立德树人落实落细。二是强人文,推进通识教育进书院,每学期开设人文选修课400余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精技能,实施“卓越工匠”培育工程和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强化专业技能、绿色技能、数字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
二、精准优化专业布局
山东职业学院精准对接中央驻鲁企业和区域行业产业用人需求,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建立健全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机制,近三年撤销了23个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率差、不适应产业经济发展的专业,新增了18个新业态和新产业紧缺专业,构建了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相匹配的八大专业群,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学校现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骨干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产业学院3个,海外职业技术学院1个。
三、主动服务和融入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工作格局
学校主动服务和融入山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一体”建设,聚焦关键办学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制定提升方案;聚焦交通运输、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和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建设,与国铁集团、中国中车、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交集团、首都机场、山港集团、济南地铁、青岛地铁等140多家世界500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开展深度合作,推进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教学团队和“课程开发工作坊”、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实施学业考核评价,以订单预选、“2+1”提前植入培养为载体,每年订单培养学生2000余人,学生毕业时取得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等级证比例达到100%,轨道交通专业学生毕业时上岗证获取率超过98%,用人单位评价满意度在99%以上。
四、完善“三上促三好”就业服务机制
按照白玉刚部长、邓云锋副省长给每个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关于全力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封信》要求,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主动服务毕业生就业。一是校领导主动“上门”访企拓岗促就业,对接企业239家,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为毕业生争取更多就业岗位,同时实施“8215”回访(“80%毕业生追踪2年+10%优秀毕业生追踪5年”),重点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职业发展现状,回访结果反哺人才培养。二是校院两级共同“上心”特殊群体学生就业,开展“一对一”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兜底帮扶,确保每一个想就业的毕业生如愿就业。三是通过网络云平台实现“上网”招聘、面试、签约一体化,全面对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和“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汇聚并精准推送更多岗位信息,保障就业服务“不断线”,促成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业就好”。
系统有效的改革创新实践,有力推动了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近3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其中2022年有超过73%的毕业生在世界500强、国有大型企业就业,70%以上的毕业生定岗后月收入超过1万元。2023年,学校毕业生共3927人,目前已落实就业岗位2391人,占比超过60%。
来源:山东职业学院 山东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