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良期烈士的女儿,我的父亲于1941年从军,1945年在昌邑市龙池镇马渠村附近牺牲。多年来,我和家人通过多种方式苦苦寻亲未果。直到‘英魂归根’团队成员去昌邑市实地调研,把父亲的信息留在了饮马烈士陵园、昌邑义工联合会和马渠村,最终通过各方努力补充了牺牲时所在单位等信息,我和家人很感谢‘英魂归根’团队对我们的帮助……”
前不久,山东财经大学“英魂归根”烈士寻亲志愿团队收到了这样一封烈士亲属写来的感谢信。“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96万余名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明确安葬地的仅55.9万。由于时间久远、战争毁损及基础档案资料缺失等因素,像范良期烈士这样,只知道牺牲了,却不知道安葬地址、单位信息的烈士有很多。亲人无法找到他们,无法去坟前祭拜,这何尝不是他们一家人、一个家族甚至一代人的遗憾和伤痛?”烈士寻亲志愿团队发起人邱明霞神情严肃地说,“我周围也有同学的祖辈牺牲在革命战争年代,直到现在也未找到遗骨,这让我想要为这些烈士和他们的亲属做些什么,于是我和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商量后,决定成立一支帮助烈士寻亲的队伍,这也是我们这个团队建立的初衷,我们希望能尽己所能,帮助这些烈属把烈士的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方便寻找。”
自2021年1月成立至今,“英魂归根”烈士寻亲志愿团队的队员们,先后前往济南市、潍坊市、临沂市、胶东地区等山东主要革命根据地,走访了烈士亲属、烈士陵园、退役军人事务局、义工联合会等大量的相关个体、单位和组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整理出寻亲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形成上万字的调研报告,呼吁全社会积极参与到为烈士寻亲的活动中来。报告提出的解决措施得到了地区武装部、义工联合会等单位的肯定与表扬。
一张无法团圆的全家福、一封沾染着鲜血的家书、一位从来没有见过父亲的女儿……一个个寻亲背后的感人故事,就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革命史;一段段寻亲经历,就是一次次思想接受洗礼的过程。
如今,每到一个地方,“英魂归根”烈士寻亲志愿团队的队员们都会想着去烈士陵园、退役军人事务局转转,看看有没有寻亲的线索可以发掘,这样的行为早已成为他们每个人的常态。
在邱明霞和她的队员心中,“寻亲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让每一位烈士家属都能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对我们青年学生来说,为烈士寻亲的过程更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她表示,未来,团队将持续努力,继续深化实践调研,为烈士寻亲,让更多的英雄魂归故里。
来源:山东财经大学、山东教育新闻网